2010年9月17日 星期五

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網民要自律及自保,網上身份盜竊手法層出不窮,只要憑著一個電郵地址,便可查出不少人在網上的活動,即使網站公司有足夠的保安,有人見到下載資料複製並散發同樣容易。文章寫的是諷刺一些人做這些很失德的行為,為甚麼我們整個社會,不把焦點放在這方面,我們怎樣對重私隱,我們怎樣尊重大家的人格。家長應該培養子女尊重私穩的德育問題,教師向學生灌輸正確的價值觀,防止社會出現更多敗壞道德的風氣。除此之外,法律改革委員會,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和政府有關部門為了令網民覺得自己更有私隱,正在檢討現行的《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等相關法例,堵塞漏洞,考慮將「個人資料私隱」的保護擴展至對保護「個人私隱」,將無理、蓄意侵犯私隱的行為刑事化,杜絕類似的不當行為,增加網民的個人私隱。

2010年9月13日 星期一

不少網民在社交網站 facebook上載很多個人資料, Google行政總裁施密特( Eric Schmidt)早前說過,年輕人將來會為此後悔,甚至可能要改名換姓,以隱藏過去在網上洩露的個人私隱。英國一名記者為了驗證施密特的話是否正確,僱用電腦專家為女友「起底」。





屬多個熱門社交網用戶

結果只花了一小時,就列出長達 15頁的報告,連她的前男友、不相熟的遠親和尷尬照片,也巨細無遺地列出,教人震驚。

記者博根( Steve Boggan)徵得女友哈蘭( Suzanne Halam)同意後,只將她的姓名和地址交給電腦安全專家勞里( Adam Laurie)和薩姆納( Chris Sumner)進行「起底」行動。哈蘭是多個熱門社交網站的用戶,包括 facebook、 Linkedln和照片分享網站 Flickr。此外族譜網站、網上選民登記冊,都有她的資料。

專家找到哈蘭由小學起的學歷、讀書時的照片,還可列出她在甚麼時候,到過那些地方旅遊。由於她使用 TripAdvisor網站的功能,讓家人知道她旅遊的行蹤,而且在 Flickr有照片為證。專家說犯罪分子看過資料後,可能會假扮你在旅遊時認識的人,用各種途徑騙錢,例如假稱生病了,請求你資助醫療費,甚至可以用來騙取你披露銀行戶口或信用卡號碼資料等。

也許你以為,在網上小心交友就沒有問題。可是薩姆納指出, facebook等網站有不少漏洞,例如你設定只讓朋友看自己的照片,但如果你的「戶口照」有留言,不相識的人也可以點擊進去看留言。若戶口照是一整套照片的其中一張,那麼整套照片也會隨之外洩。

網民可怎樣保護自己?專家認為可做的不多,但呼籲人們在網上分享個人狀況之前,應反覆思索會否帶來危險。